这场外交风波来得猝不及防,本来大家都盯着韩国总统李在明会不会去北京参加9月3日的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,毕竟中方的邀请函早在7月初就送到了,李在明也一直在考虑,结果等了半个月,韩国青瓦台突然宣布,总统不去了,改派国会议长朴炳锡带个代表团去。 这消息一出,各方反应立马就来了,最引人注目的是朝鲜那边,金与正直接跳出来表态, 通过朝中社发话,说朝鲜将全力支持中国,还顺带把韩国批了个遍。 这姐妹俩的表态可不是随便说说,这是朝鲜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宣示。 8月20日,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崔龙海,带着140多人隆重出席了中国驻朝鲜大使馆举办的纪念活动。 李在明这次的决定确实让不少人意外,韩国方面给出的理由听起来挺冠冕堂皇,说是日程冲突。 7月下旬他要去华盛顿跟特朗普会面,8月还安排了日韩首脑会谈,9月初得赴纽约参加联合国大会,看起来行程确实挺满的,但仔细一想,这些安排是不是有点太巧合了? 韩国还翻出了2017年的旧账,说当年文在寅主动访华修复关系,现在该轮到中国回访韩国了。 这话乍听合理,可经不起推敲。 当年文在寅访华,是因为朴槿惠政府部署"萨德"系统把中韩关系搞僵了,破坏者主动修复本来就是应该的,现在李在明用"轮到你来找我"这种逻辑,确实有点说不过去。
更关键的是,李在明上任后的外交电话排序早就暴露了真实想法:第一通打给华盛顿,第二通给东京,第三通才轮到北京,这种优先级安排,其实已经说明了一切。 8月25日,李在明真的去了华盛顿,跟特朗普在白宫会面,还在会后对媒体说,担心遭遇"泽连斯基时刻",怕跟美国总统吵起来。 朝鲜这边的反应就很直接了,8月14日,金正恩的妹妹金与正发表谈话,题目叫“ 首尔的企盼不过是一场梦 ",直接把李在明政府的对朝政策批了个遍, 她说韩国装模作样地求和平,实际上什么行动都没有,还在跟美国搞联合军演。 8月19日,她又发话,说"韩国不可能成为朝鲜的外交对象"。
一天后,崔龙海这个朝鲜政坛的二号人物,亲自出席了中国驻朝鲜大使馆举办的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招待会。 140多人的规模,这在朝鲜的外交活动中算是相当高规格的了,要知道,崔龙海可是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,地位仅次于金正恩博远策略,他能来就说明朝鲜对中国这个活动是真重视。 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部发言人8月22日还专门发表谈话, 谴责美韩正在进行的"乙支自由护盾"联合军演,说朝鲜军队将保持战备状态。 这个时间点很有意思,正好是在李在明访问美国之后,那朝鲜的意思就不言而喻了。
不过中国这边的应对倒是挺有大国风范,外交部发言人就简单表示"欢迎"韩国派代表团参加,没有公开批评韩国的决定,也没有取消邀请,但通过提升对朝鲜的待遇,形成了鲜明对比。 李在明的算盘其实也不难理解,他上任后一直想在中美之间找平衡,既不想得罪美国,又想跟中国保持关系。 可现实是,韩国经济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很深,但安全上又离不开美国,2.85万名驻韩美军的存在,既是保护伞也是紧箍咒。 特朗普重返白宫后,对盟友的控制比以前更紧了,李在明不敢冒险。
韩国国内的政治环境也影响着外交决策,保守派一直对任何"亲华"行为保持警惕,李在明如果这时候高调访华,可能引发国内强烈反弹。 2015年朴槿惠出席中国阅兵后,虽然推动了中韩自贸协定签署,但保守派还是指责她"出卖国家利益",这也成了她后来被弹劾的重要原因之一。 有意思的是,就在韩国犹豫不决的时候,朝鲜的态度却很明确,7月28日和29日,金与正连续两天发表谈话,针对朝韩关系和朝美关系都有表态。 对韩国,她的态度很冷淡, 说韩方幻想朝韩领导人对话是"做白日梦" ,对美国,她的态度有所不同,提到特朗普近期表现出和金正恩会面的积极意愿,说朝方可以考虑就无核化以外的问题接触。
这种区别对待很明显,朝鲜把韩国当成没有自主权的"传声筒",认为韩国外交决策权受制于美国,而对美国,朝鲜还是愿意直接对话的,因为美国才是真正的决策者。 金与正强调"当前是2025年,不是2018年",意思是朝鲜已经有了"不可逆转的拥核国地位",谈判的起点不一样了。 中国通过朝鲜这张牌,让韩国明白了一个道理: 在大国博弈中,"墙头草"是最没有前途的。
从更大的背景看,东北亚正在形成新的格局。朝鲜已经明确了立场,把韩国当成永久敌人。 韩国则在探索一种选择性合作的策略,安全上跟美国合作,经济上跟中国合作。中国保持着大国姿态,尊重各国选择,同时坚定维护自己的利益。 值得注意的是,这种格局对各方都有影响, 朝鲜通过加强与俄罗斯的关系,同时靠拢中国,形成"三角互托"。 韩国经济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没有改变,但政治上却越来越向美国靠拢,美国在多线作战下资源分散,对朝鲜政策的连续性也受到冲击。
这次事件也反映出一个现实: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,中小国家要在大国之间找平衡越来越难。 新加坡、越南这些国家能够在中美之间左右逢源,是因为它们有自己的战略定力和政治智慧。韩国虽然想学,但受制于历史包袱和地缘位置,选择空间有限。 李在明缺席中国阅兵这件事,看起来是个外交插曲,实际上反映了东北亚复杂的地缘政治现实,韩国在中美之间的摇摆,朝鲜对中国的明确支持,都在重新塑造着这个地区的力量平衡。 虽然短期内各方立场可能不会有大的改变,但这种新格局对促进地区稳定和合作仍有积极意义,毕竟,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,保持对话比对抗更有利于各国的长远发展。
融正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